我們立足本地,放眼全球集團主頁 - 繁體中文
鴻海集團
集團首頁
亞洲
中國大陸
美洲
美國
墨西哥
歐洲
捷克
斯洛伐克
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鴻海科技日逾200件展品 AI Factory展現生態系垂直整合能力
2025/11/21
鴻海科技日逾200件展品 AI Factory展現生態系垂直整合能力
最強伺服器機櫃系統 高效散熱全方案 高速連接器 基礎設施關鍵解決方案【台灣台北–2025年11月21日】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所舉辦的年度科技盛事 – 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 HHTD),今年現場六大展區,總計有逾207件產品、技術,展品數量以及展出面積是過去歷屆之最。其中,「AI Factory」展示 NVIDIA GB300 NVL72 AI 伺服器機櫃系統、AI資料中心高效散熱全方案及內部高速連接器等 AI 基礎設施關鍵解決方案,同時呈現超級算力中心與生態系統平台,全面展現在 AI 領域研發、製造與應用的垂直整合實力。 鴻海科技日第一天開幕日下午,進行分論壇以及技術特展。展區的部分,將在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展區分為「AI Factory」、「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鴻海研究院」、「智慧城市」以及「半導體」等幾個主題。 其中在「AI Factory」展區,端出NVIDIA GB300 NVL72系統,採用NVIDIA Blackwell Ultra架構,整櫃擁有18個運算節點,每個節點搭載2顆CPU與4顆GPU,將36顆CPU與72顆GPU整合於單一機架內。透過NVIDIA NVLink高速互連技術,將72顆GPU串聯,讓它像是一顆超大型GPU一樣運作。作為AI工廠的核心運算引擎,NVIDIA GB300 NVL72為鴻海三大智慧平台 ── 智慧製造、智慧EV與智慧城市 ── 提供強大AI算力,驅動鴻海在AI時代持續創新。 此外,透過與NVIDIA及其生態系合作夥伴的深度合作,鴻海將以K-1專案成為首批導入800 VDC 電力架構的企業,並持續強化在AI伺服器、電力與冷卻整合設計方面的實力,目標是打造更安全、更節能且可快速部署的AI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在AI伺服器中,處理器是最主要的發熱源,鴻海的高效冷板(Cold Plate)採用客製化流道設計與高導熱基材,能將熱能以最短路徑導出。相較傳統冷卻方式,鴻海的冷板在相同流量下可提升30%以上的換熱效率,同時維持極低壓損設計,確保整體液冷系統穩定可靠。 此外,冷板模組支援快拆式接頭,方便維護與模組更換,適用於多家GPU與CPU平台。高密度伺服器需要穩定的液冷流體分配,鴻海開發的分歧管(Manifold System)可精準控制冷卻液流量與壓差,確保每個冷板均勻散熱。分歧管,支援並聯與串聯佈局,能靈活配置於不同機櫃設計中,同時內建壓力監測與防漏設計,提高系統安全性與可維護性。 NVIDIA GB300 NVL72,象徵鴻海在AI時代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鴻海與NVIDIA深度合作,邁向 AI 工廠願景的核心成果。GB300 NVL72結合多項鴻海自製的關鍵零組件,包含 NVIDIA MGX rack機殼、水冷頭、高速電纜、水冷盤、分歧管與風扇,充分展現鴻海在垂直整合設計與精密製造方面的強大實力。  除了硬體,鴻海科技集團旗下的亞灣超算Visionbay也提供串接AI價值鏈的垂直整合服務,作為台灣NVIDIA Cloud Provider雲提供者,為AI時代提供必要的基礎。亞灣超算Visionbay同時也是鴻海三大戰略平台 「智慧製造、智慧城市、智慧電動車」的共同引擎。 鴻海與亞灣超算正在建構「AI Factory」的新模式。讓開發AI的公司不需要自己蓋資料中心,就像產品公司不用自己蓋工廠一樣,只要專注設計、訓練、創造,而鴻海負責提供最強的基礎設施、最穩定的維運系統、軟體平台與專業服務。讓客戶加速產品開發、縮短上市時間,讓創新更快落地。 現在,台灣所有產業都面臨數位轉型與效率提升的挑戰。鴻海也希望通過「+AI」的方式,利用算力來賦能企業,提升營運效率,增加獲利。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11/21
鴻海高雄和發電池中心產品亮相 電池技術吸睛大秀垂直整合能力 5分鐘快充技術 無人飛行器固態電池 新型鋰電池 鈉離子電池佈局下世代儲能商機
2025/11/21
鴻海高雄和發電池中心產品亮相 電池技術吸睛大秀垂直整合能力 5分鐘快充技術 無人飛行器固態電池 新型鋰電池 鈉離子電池佈局下世代儲能商機
【台灣台北–2025年11月21日】鴻海科技日「Smart EV」展區中,展示多款電動車及垂直整合造車技術實力,並呈現推動綠色運輸的多元應用,另一個亮點則是高能量密度電池等關鍵技術,以及鴻海高雄和發電池中心的量產品亮相,為電動車、資通訊產品,甚至無人機提供全新的電池解決方案。 鴻海高雄和發電池中心在今年進入量產階段,其中所生產的230Ah電芯,從設計驗證到生產都在台灣完成,充放電循環壽命大約可達3500次,以每日充電一次續航里程300公里計算,可以使用達8年;而345Ah的電芯主要應用在儲能系統上,經由配方優化,電池的充放電循環可以達到10000次,以儲能每日充放一次的需求計算,使用年限可以達到20年以上。 今年的鴻海科技日,也展出第一代的鈉離子電池產品。最大亮點是電池在設計上,不使用任何易受法規限制的添加物,這讓產品能更環保、更容易進入全球市場。同時,在長時間使用下也非常耐用,即使每天100%充放電,也能達到大約4000次循環。在零下 40度極端低溫的環境下,單電芯依然能保有大約85%的電量,而且在低電量下還能保持穩定放電。這代表在寒冷地區,使用者也能放心,不會擔心電池無法使用。跟市面上的產品相比,在差不多的能量密度下,亦能表現出更好的低溫性能。 「Smart EV」展區中,還有以鋰金屬作為負極材料的新型鋰電池,能量密度可達到420 Wh/kg以上,遠高於市售車用電池的300 Wh/kg。也就是說同樣重量的電池,可以儲存更多的電量。除了提供更長的續航里程之外,也讓未來導入雙向供電提供更多可能性。 鴻海自主開發、專為電動商用車打造的ET35電池包,也在現場展出。這顆電池包已經正式搭載在電動商用車上。它不只是鴻海製造車用動力電池的代表,更是一顆「讓車跑得遠、跑得穩、跑得久」的關鍵心臟。 另外,鴻海新一代的車用半固態電芯以及模組,也在展區中亮相。車用半固態電芯,循環壽命已達3000次的水準,代表這個電芯能讓電動車連續開八年、每天都充放電,仍維持八成以上續航力。而在極限擠壓安全性測試中,電池承受超過30%的形變量仍未發生熱失控,是IEC法規標準15%形變量的兩倍以上。 除了車用、儲能,鴻海開發的無人飛行器專用半固態電池也首次曝光!產品主要有三大特色,擁有重量能量密度>320Wh/kg的高能量密度,通過150度熱箱持溫1小時,優於安規IEC62660規範要求。為了適應飛行器環境,還通過負40到正85度C之間的冷熱衝擊,電壓維持率92.1%。電芯支援5C連續放電CR值大於90%及15C脈衝放電10秒,在低溫能有良好的電性,符合無人機倍率與低溫所要求的性能。 至於駕駛著最關心的充電,鴻海也有新的解決方案!今年端出5分鐘快充電技術,透過創新的高倍率性能負極與低黏度電解液配方,只需要5分鐘,就可以完成70%的電力補充,滿足日常行駛需求。這樣的速度,讓充電變得像加油一樣方便,相當於在咖啡店買一杯咖啡的時間,車子就能完成充電,繼續上路。 另外,得益於我們對充電技術的全面優化,3分鐘快速充電技術也正在開發中!鴻海利用獨家的低黏度電解液配方,讓電池在充電時更加高效穩定,並搭配獨創的階段充電技術,改善快充情景下循環壽命的問題,同時,我們也通過了多項嚴格的安全測試,確保這款電池在快速充電的情況下依然穩定可靠。目前正朝著量產目標邁進中。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11/21
鴻海推出MODEL A全新參考車型 HHTD亮點 鴻海EV策略長關潤打造MODEL A日系風格 切入商務需求 Being White造型哲學 兼具Affordable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5/11/21
鴻海推出MODEL A全新參考車型 HHTD亮點 鴻海EV策略長關潤打造MODEL A日系風格 切入商務需求 Being White造型哲學 兼具Affordable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台北–2025年11月21日】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 2025首日,鴻海推出全新的MODEL A 電動參考車,以「Being White」的造型哲學,體現了簡約、純粹和持久的理念。鴻海科技集團EV策略長關潤(Jun Seki)在活動主舞台上,一口氣亮相三台不同設定的MODEL A,提供不同產業、使用者與情境的需求,結合了最新AI技術與模組化零部件讓成本最佳化,為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MODEL A自去年HHTD24靜態展出後,即獲得外界不少關注與好評,鴻海建立車型開發團隊,長期調查日本市場並針對使用者的工作與生活需求,提出「Being White」的造型哲學,重視純粹性與靈活性,融合日系美感,具備可對應各種場景和需求的擴展性。 MODEL A整體設計,採B級距的MPV(Multi-Purpose Vehicle)車型,多元化的座位設定,從兩座到七座適合小家庭到三代同堂出遊;車內空間的靈活性高,加上同時側滑門、側開門的兼容設定提供出租計程車、商務保母車,及通路物流車最後一哩路的需求。 MODEL A中的「A」代表 Affordable (可負擔),也搭載著最先進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全新的設計參考車中,加入智慧電池管理系統(Smart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提供延長電池壽命、智慧熱管理 (Smart Thermal Management)兼顧舒適性與電池消耗的最佳平衡; 配備智慧翻譯功能( Smart Translate assistant ),支援多語言溝通,打破語言隔閡。不僅提升了車輛功能性,更為各種使用情境提供了靈活的解決方案。 在此次展覽中,將介紹 MODEL A的主要技術。透過沉浸式車載音響,體現「移動的房間」概念,夏普於10月Japan Mobility Show所展示的「LDK+」也因此得到了發展基礎;自研 LiDAR 所驅動的 ADAS/AD 系統展示高度潛力;透過不同車型版本的呈現,也將展現其多用途的延展性。 MODEL A最大限度地採用了通用(off-the-shelf)零組件,以達到Time To Cost、Time To Market的目標。未來配合客戶時程,MODEL A將以日本電動車市場為上市首發地,後續已和品牌客戶商談,於東南亞市場採用的可能性。最新的MODEL A參考車不僅是一項技術展示,更是電動車產業中協作與創新的起點。歡迎於展覽會親眼見證它的全貌,感受未來移動科技的無限可能。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5/11/21
鴻海智慧城市展區 更多元的永續生活實例
2025/11/21
鴻海智慧城市展區 更多元的永續生活實例
高雄CityGPT大解密 台中榮總護理機器人實例 鴻海新北總部的循環經濟  城市旅運、交通、防詐、安全、醫療各類AI Agent  提供智慧服務 【台灣台北–2025年11月21日】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所舉辦的年度科技盛事 – 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 HHTD),今年現場六大展區,總計有逾207件產品、技術,展品數量以及展出面積是過去歷屆之最。「Smart City」呈現城市CityGPT平台支撐智慧城市生態系,快速建置AI Agent應用,包含市民AI助理、道路安全AI治理、低軌衛星終端等解決方案。此展區也展示數位健康與循環經濟布局,全面推動城市智慧化。 在「Smart City」展區,透過CityGPT平台在高雄、台北、台中的實際運用案例,讓參觀者可以真正理解到智慧城市的無限可能。特別是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支持的亞灣2.0補助計畫,由鴻海以大帶小的方式,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城市治理生態系分別以AI對話、VR、機器人的互動方式讓觀眾體驗視覺AI是如何透過NVIDIA Metropolis視覺AI代理 及數位孿生等技術應用於高雄12萬個路口的安全升級,並融入市民生活的各類服務,例如:AI助理協助查詢大眾運輸到站時間、導覽景點並預訂服務,讓城市生活更安全、便利。  智慧城市中,智慧醫療的最新成果,也在今年的科技日上展出,由鴻海科技集團、台中榮總以及日本川崎重工共同研發,專為智慧醫院設計的護理協作機器人Nurabot,也在現場分享最新的應用情境。Nurabot是以NVIDIA Omniverse函式庫及框架所開發,並搭載 NVIDIA Jetson AGX Orin,在部署前透過數位孿生模擬環境進行完整測試,確保在真實醫療場域中的每一步,都安全、精準且高效。 鴻海數位健康團隊也同步秀出兩大AI精準醫療成果。包括「一分鐘 3D 心臟重建」冠心病精準篩查與「FoxBrain 乳癌臨床決策輔助引擎 」,共同為精準醫療帶來跨領域突破!AI可於一分鐘內完成3D心臟重建,快速標示冠狀動脈狹窄位置、量化狹窄程度並給出 CAD-RADS分級,同時精準計算鈣化分數,結合MONAI與鴻海自研的開源模型CoroSegmentator,醫師能在Omniverse打造的動態心臟分身中,從多角度自由檢視病灶,並以直觀視覺化方式與病患溝通,大幅提升診療效率與治療依從性。 另一項亮點則是FoxBrain乳癌臨床決策輔助引擎,結合 CoDoctor AI與Omniverse的個人化數位孿生決策平台,可在20秒內整合乳房攝影、CT與病理等多模態資料,提供清晰的個人化療癒路徑,並具備智慧選藥、治療模擬與醫病助理三大應用,協助醫師快速做出更精準的臨床決策。 鴻海憑藉長期與海洋大學推動「永續海洋循環資源計畫」的卓越成果,榮獲行政院海洋委員會「企業海洋永續貢獻獎」肯定,成為第一屆獲獎的企業代表。這項專案也在現場展出,包含運用AI為海洋生態調查,開發一套全新影像辨識技術,讓計算生物資源量變得高效且精確。該計畫利用超過 2000張魚類與珊瑚的圖片和影片,作為訓練素材,並透過自行開發的AI辨識系統進行分析,讓模型能夠自動辨識不同的珊瑚物種與珊瑚礁魚類;藉由AI分析現地調查資料,幫助了解在地生態環境狀況,精準選擇最適合的人工魚礁投放地點,讓復育工作事半功倍。 在咖啡渣再利用主題展區中,鴻海跟全家便利商店、鴻旭科技三方合作,共同推動綠色城市經濟與環境教育,並從鴻海總部虎躍廠的「全家」店舖出發,積極尋找可以再利用咖啡渣的方法,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及碳排放量,包括製作成活性碳濾網和濾芯等。 咖啡渣含水量高、易變質,因此,咖啡渣回收前預處理(包括乾燥)是整個循環的關鍵步驟,「Smart City」展區現場透過乾濕兩桶咖啡渣,讓參觀者可以體驗乾燥前後的觸感與差別性。鴻海、「全家」透過與鴻旭科技跨業合作,開發IOT智能乾燥機,將咖啡渣經由乾燥機碳化,並利用IOT雲端監控數據控管,將含水量降至10%以下。 同時,鴻海與成功大學團隊推動生物炭循環利用,透過焙燒技術,打造儲碳文創產品,展現碳儲存的具體實踐;鴻海也投入農業領域,攜手宜蘭大學,開發咖啡渣再利用可分解農膜,以降低傳統塑膠農膜對環境的影響,建構完整咖啡全生命利用循環。鴻海希望藉由循環經濟多元化創意,讓我們居住的城市邁向智慧永續的願景。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11/21
鴻海研究院參展 HHTD25 展示佈局下世代的科研成果
2025/11/21
鴻海研究院參展 HHTD25 展示佈局下世代的科研成果
珍珠號第二代規劃首度曝光 鴻海FoxBrain幕後秘辛分享 離子捕捉技術大公開 三代同堂異質整合 躍國際舞台的量子魔態蒸餾 佈局次世代的資安防護技術【台灣台北–2025年11月21日】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 HHTD25)今年再度擴大舉辦規模,鴻海研究院(Hon Hai Research Institute, HHRI)亦參與展出,在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的展區中,全面展示在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量子、離子阱與資安等先進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展現跨域整合與前瞻研究的突破。 除了展出最新的技術,在開幕日的「智造未來】分論壇中,鴻海研究院邀請了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President,Dr. Christopher White、IBMHead of Quantum Sales, Rizwan Hussain以及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漢堡大學多模態系統技術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張建偉等,國際AI領袖與實務者,探討生成模型與具身智慧的技術進展與應用。鴻海研究院研究院Dr. Rick Tran也上台分享,參與打造「FoxBrain」大語言模型的背後故事。 主題展區中,研究院展示人工智慧研究所為集團需求量身打造的大型語言模型「FoxBrain」,在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與智慧城市醫療三大平台的跨域應用成果,讓外界了解此大型語言模型在理解、推理與閉環學習上的卓越能力。未來將結合集團硬體與資料優勢,推動 FoxBrain 深入應用於各產業場景,打造具差異化競爭力的智慧生態系;同時人工智慧研究所也發表三項國際級研究合作成果,分別榮獲人工智慧頂會 CVPR 2025 兩項競賽冠軍與 AAAI 2025 論文收錄,展現在軌跡預測、2D轉3D街景重建與自駕車夜視能力上的全面突破。 在半導體與光電領域,研究院展示重點在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與奈米光電成果,從 1700 V 到 6500 V 的碳化矽元件技術全面升級,並成功整合 GaN、GaAs 與 Si 材料,實現「三代同堂」異質平台。同時展出矽光子晶片與光子晶體面射型雷射(PCSEL),這項高速運算與光電整合的突破,為 AI 與車用電子奠定新世代技術基礎。 新世代通訊研究所今年展示重點在太空領域,包含珍珠號衛星的第一代實驗分析成果,以及第二代珍珠號的實驗設計方向。此外,現場也端出以自研工具設計,能夠支撐台灣數位韌性的小型低軌衛星星系,還有以矩陣運算電路合成一或多個波束的新型態相位陣列天線。這些成果不僅深化鴻海在低軌衛星通訊的創新研發能力,也展示台灣未來產業邁向太空科技自主化的關鍵一步。 在量子科技領域,研究院今年再度登上國際舞台,連續於 Nature 系列子刊發表三篇論文,主題涵蓋魔態蒸餾(Magic State Distillation)、量子優勢(Quantum Advantage)與量子電路學習(Quantum Circuit Learning),凸顯其在量子理論與演算法上的深厚實力。現場同時由離子阱實驗室(Trapped-Ion Quantum Computing Laboratory) 展示離子阱系統作為量子電腦核心架構的原型,象徵鴻海從量子理論到實體硬體的完整技術鏈。 針對AI與量子電腦將來在資訊安全上的帶來的挑戰,資通安全研究所積極佈局次世代的資安防護技術,包含發表多機器人協作系統的通訊安全防護機制以及智能體紅藍隊對抗的創新設計,以因應 AI智慧化所帶來的安全威脅。 面對量子電腦威脅,研究後量子密碼(PQC)硬體加速技術,並完成後量子密碼 FIPS 203  ML-KEM 的硬體實作,同時也將ML-KEM的演算法,成功部署於集團旗下 SiliconAuto 車用晶片領域的開發板上。無論是在AI安全或是後量子密碼的研究領域都展現鴻海在資訊安全領域的技術實力與領先布局。 面對全球科技加速演進與智慧化趨勢,鴻海研究院將持續以前瞻技術研究為核心,深化跨領域整合能力,並強化與集團三大智慧平台的技術連結。未來,研究院將結合集團在製造、硬體與資料上的優勢,持續推進人工智慧、半導體、量子、離子阱、新世代通訊與資安等關鍵領域的前瞻研究布局,打造支撐集團長期創新的技術根基,並與全球科研與產業夥伴共同探索下一世代科技的可能性。 關於鴻海研究院 鴻海研究院(Hon Hai Research Institute)成立於2020年,隸屬於鴻海科技集團(Hon Hai Technology Group),旗下設有五個研究所及一間實驗室。每個研究單位皆擁有高科技研究專業人員,專注於未來三到七年的前瞻技術研究,以強化鴻海的長期技術與產品創新動能,支持集團轉型為「智慧導向」,並提升鴻海「3+3+3」營運策略的競爭力。
2025/11/21
鴻海智慧製造機器人亮相 透過AI練功讓機器手臂更靈巧 工業級AI人形機器人 晶圓搬運機器人 還能現場體驗遠端遙控靈巧手
2025/11/21
鴻海智慧製造機器人亮相 透過AI練功讓機器手臂更靈巧 工業級AI人形機器人 晶圓搬運機器人 還能現場體驗遠端遙控靈巧手
【台灣台北–2025年11月21日】鴻海科技日HHTD25的「Smart Manufacturing」展區中,最大亮點就是機器人以及AI相關運用。不僅首次在HHTD現場展出工業級AI人形機器人、晶圓搬運機器人、遙控操作靈巧手以及服務型人形機器人。同時,還分享了基於數位孿生中,Al機器人精密組裝工站的運作情形,看AI如何幫機器人「練功」。 鴻海與NVIDIA深度合作開發的工業級AI人形機器人,包括輪式機器人,具備移動效率高、續航久、維護簡單優點,特別適合在平整的產線環境長時間作業;另一種是足式機器人,能上下臺階、跨越障礙,動作更接近人類,適用於地形複雜的工廠場景。 科技日現場演示真實產線需求情形,包括雙手取放介面板,以傾斜的軀幹擴大作業範圍;雙手協作搬運較大物件,以移動底盤與軀幹升降擴大作業範圍;甚至是執行高精度的鎖螺絲任務,展現靈巧手部控制能力,甚至即使螺絲孔被管線遮擋到了,機器人會用一隻手把管線撥開,再用另外一隻手將螺絲鎖進來。這些任務過去高度依賴人工,不僅重複性高、勞動強度大,還容易因疲勞影響精度。現在由機器人協助,不僅能24小時穩定作業、提升效率,還能顯著降低長期運營成本。 機器人運作的背後,必須先在NVIDIA Omniverse libraries生態中,有完整技術佈局!我們利用NVIDIA Isaac Sim開放原始碼的機器人模擬框架在虛擬環境中,高仿真地測試和訓練機器人,大幅縮短開發時間。具體來說,機器人的「大腦」基於 Isaac GR00T N1 開放架構的視覺–語言–動作(VLA)模型—通過GR00T-Teleop在虛擬空間遙操收集數據,用GR00T-Mimic將人類示範動作自動轉為機器人軌跡,再用 GR00T-Gen 隨機生成光照、背景等變數,提升環境適應力;所有訓練都在Isaac Lab中大規模並行完成,效率遠超傳統方式。 智慧製造另一亮點,是晶圓搬運機器人SHR-F20。專門幫半導體工廠處理晶圓載具搬運與上下料的機器人,過往這些動作通常要靠人力,現在透過SHR-F20機器人就能全自動完成,既省時又降低出錯的風險。 這台機器人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自主導航和安全設計。結合了鐳射 SLAM和二維碼技術,所以在廠區內可以很精準地定位,移動靈活,不會被複雜的空間環境所影響。具備對角雙雷達、側邊雷達和前方的視覺感測器,能夠做到360度環境偵測,避免和人或設備發生碰撞,安全性非常高。 SHR-F20機械手臂設計也很有彈性,可以加上2D或3D視覺,還能換不同的夾爪和儲位模組。這代表它不是只是一台固定功能的機器人,更能依據不同應用需求靈活調整,無論是搬運各式載具、精準對位,甚至面對更複雜的作業場景,都能輕鬆應對。 另一個「遙控操作靈巧手」則是人機互動的範例,在HHTD現場透過設計的遙控操作機制,可以直接體驗靈巧手的操控感。在相機前方,利用電腦視覺來解析人手的姿態,將手部動作即時轉換為靈巧手的動作訊號。今年,鴻海已完成了第一支靈巧手的開發,它採用關節直驅設計,具有4根手指,16個自由度,重量僅1公斤,卻能承載5公斤重量的東西。 智慧製造另一大亮點,就是基於數位孿生的「AI機器人精密組裝工站」, 工站裡的機器人就像是一位能自己思考、自己練功的自動化老師傅,專門負責零件的高精度組裝。 透過數位孿生技術,先在虛擬世界裡「練功」。 AI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強化學習,不斷嘗試不同的組裝方式,摸索出最順的動作與最短的組裝時間。 訓練完成後,成果直接同步回真實產線,讓機器人一上線就能精準作業,幾乎不需人工微調。 同時,鴻海也秀出基於NVIDIA Omniverse libraries構建的全廠可視化運營系統,覆蓋新工廠整體建設、自動化產線設計、數據中心能源管理三大關鍵場景,打造從規劃、模擬到運營維護的一體化智能決策中樞。它的核心價值在於,無論是新建還是改造工廠,整個製造體系都能在虛擬環境中提前驗證、持續優化。從廠房佈局、產線配置到能源策略,所有決策都可在數位孿生空間中反復推演,大幅減少實體建設後的重新施工修正,顯著縮短建廠週期,降低試錯成本。  新一代製造運營系統,產線即時運行數據可同步映射至虛擬環境,實現動態可視化、遠程監管與反控。管理人員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即時掌握設備狀態、產能表現與異常預警,並在虛擬空間中模擬應對策略,再快速部署到現實產線。這也是鴻海未來在全球智慧製造佈局擴張的核心競爭力。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11/21
鴻海科技日連續第六年登場 展現鴻海AI和EV垂直整合能力
2025/11/21
鴻海科技日連續第六年登場 展現鴻海AI和EV垂直整合能力
逾200件科技新品 近百位講者登場 分享三大智慧平台結合AI的落地應用 本週活動開跑 現場新款電動車試乘 最新AI伺服器 觀展抽總價逾百萬獎品【台灣台北–2025年11月18日】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所舉辦的年度科技盛事 – 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 HHTD),本週五即將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及五樓舉行。延續2024年形式,2025年不僅為期兩天舉行,並於第二天11月22日對外開。今年現場六大展區,總計會有逾207件產品、技術,展品數量以及展出面積是過去歷屆之最。同時,HHTD首次開放供應商與合作夥伴參展,展示技術方案與合作成果,呼應「鴻海三大智慧平台結合AI技術的落地應用」的主軸! 開幕日將於11月21日登場,鴻海科技集團劉揚偉董事長的「Vision Talk」開場演講為活動拉開序幕。今年HHTD25,其中一個聚焦主題就是機器人!在智慧製造主題性對談中,鴻海科技集團數位長史喆、ABB機器人總裁Marc Segura、Product Line Manager for Robotics at NVIDIA黃勝斌Spencer Huang預計上台,分享鴻海在推動智慧製造平台中,如何和NVIDIA、ABB攜手合作,運用NVIDIA Omniverselibraries建立數位孿生,共同打造更智慧、更快、更具適應性的智慧製造。 NVIDIA DGX Cloud副總經理 Alexis Bjorlin與鴻海科技集團旗下的亞灣超算執行長姚延宗則將針對「AI Factory - Taiwan's NCP for AI Data Center」進行主題對談,並分享台灣首家NCP優選合作夥伴(NVIDIA Cloud Partner),未來會如何提供,端到端AI Factory解決方案。 IBM亞太區總經理Hans Dekkers將聚焦AI主題,透過「From Imagination to Impact」議題上台分享IBM未來如何和鴻海在AI以及量子攜手合作。 在智慧電動車對談環節,鴻海最新的客戶三菱扶桑卡客車(Mitsubishi Fuso Truck and Bus Corporation, MFTBC)取締役会長高羅克人,將分享對於日本電動巴士市場的前景,以及未來和鴻海如何透過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商業模式進行合作。 鴻海科技日第一天開幕日下午,將進行分論壇以及技術特展。展區的部分,將在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展區分為「AI Factory」、「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鴻海研究院」、「智慧城市」以及「半導體」等幾個主題,今年特別開闢TEEMA、MIH、SHARP獨立展區,希望提供更多合作夥伴展出機會。現場安排了 MODEL C 北美版展示,並在試乘區提供實際體驗,讓參與者能親身感受鴻華先進電動車的性能魅力。 分論壇活動方面,於開幕日下午正式起跑,多達37場主題演講、爐邊對談、技術發表在首日舉行,除了三大智慧平台(智慧製造、智慧EV、智慧城市)各有主題論壇外,還有「前瞻技術」、「智慧平台」、「企業永續」、「科技新創」等主題。 第二天民眾開放日,鴻海與《科技報橘》共同舉辦「台灣機器人產業開發大會」,總共多達14場機器人相關的專題演講、座談,聚集產業領袖分享實戰經驗,促進產業創新落地,共同探索未來機器人發展。第二天,鴻海同時舉辦AI運用工作坊,讓報名的民眾親手體驗AI應用,一起探索人工智慧如何融入日常生活。 今年鴻海科技日另一大特色,就在展區內,與華航共同打造VIP Lounge,將機場VIP貴賓室的服務搬進展區內,讓擔任開幕主論壇VIP講者、主要合作夥伴以及海內外重要客戶,擁有獨立的交流空間。此外,為提升禮賓服務,在展區導覽規劃中,邀請臺灣師範大學的親善大使,引導參觀貴賓們,希望讓參觀民眾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此次HHTD25首度推出專屬App,整合報名、報到、活動資訊瀏覽、地圖導覽、行程管理與互動抽獎等多項功能,打造便利智慧的活動體驗!當日參加闖關活動並完成滿意度問卷,就有機會抽中豪華大獎!獎項超過150件,包括iPhone 17 Pro Max、iPhone 17 Pro、MacBook Air、iPhone 17、Google Pixel 10、PlayStation®5 PRO、iPad Air、Apple Watch Series 11、Nintendo Switch OLED、SHARP 智慧溫控吹風機、HHTD25 活動紀念品全套組,總價值超過百萬元新台幣。 今年HHTD25舉辦地點,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11月21日(五)開幕日為限定邀請制活動從上午10:00至17:00,僅限受邀來賓參加;11月22日(六)第二天從09:30 至17:00,為對外開放場次,歡迎所有民眾免費報名參與。更多即時資訊,可以上HHTD活動官網https://hhtd.honhai.com/zh-tw查詢。
2025/11/21
鴻華先進MODEL D/U/T系列升級亮相 定義新世代電動車 產品、技術與關鍵零組件升級 強化CDMS能力 提供客戶更多元選擇
2025/11/21
鴻華先進MODEL D/U/T系列升級亮相 定義新世代電動車 產品、技術與關鍵零組件升級 強化CDMS能力 提供客戶更多元選擇
【台北–2025年11月21日】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旗下鴻華先進科技(TWSE:2258)今(11月2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的鴻海科技日(HHTD 25)上,再次展現佈局電動車領域的深厚實力。一口氣推出MODEL D、MODEL U、MODEL T車型,全面優化升級版本,在產品成熟度、智慧化與車輛安全等多方面皆有所升級,未來透過CDMS商業模式,提供品牌客戶更多元選擇。 與義大利設計公司Pininfarina攜手共同開發的MODEL D,維持原型車經典設計元素,今年透過內外裝的深度優化,使產品成熟度大幅提升。MODEL D 定位為LMUV (Lifestyle Multipurpose Utility Vehicle),結合了SUV的與MPV的多功能空間優點,屬於滿足家庭全方位需求的跨界混合車型。 在乘坐體驗上,MODEL D內裝設計以俐落線條和強烈科技感為主軸,搭載27吋IVI(In-vehicle Infotainment System)中控螢幕,配備鴻華先進自行研發的新世代 UI (User Interface)介面,整合鴻海集團自研的語音AI助理,駕駛與乘客亦可透過APP輕鬆控制座艙功能與空調,全面提升用戶體驗。 MODEL U今年展出全新版本,主打「智慧長程、友善、市郊通用」的接駁用途體驗。造型延續簡約設計風格,採用純粹美學,傾斜向上車頭設計讓外觀造型更具識別性。車室內,具備寬敞平坦的空間設計,並在配置多座位、站位空間以及駕駛智慧座艙等多項設計,未來可因應客戶需求,發展出適用各種路況的中小型巴士。 已量產並在台灣多縣市投入營運的電動巴士 MODEL T,將推出次代產品並全面搭載鴻海科技集團自研的電池與電機,大幅優化動力系統性能。同時,透過鋁結構設計實現車身輕量化,有效降低能耗,進一步提高續航里程,使其作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更具競爭力。 今年在鴻海科技日上,鴻華先進除了三大車型升級外,現場也展示多台MODEL B量產版本,多種外觀車色設計搭配深色及淺色內裝,以及 AWD/RWD 的多樣化產品組合,正式宣告MODEL B產品已完成量產相關設計與準備。 此外,現場安排了 MODEL C 北美版展示,並在試乘區提供實際體驗,讓參與者能親身感受鴻華先進電動車的產品魅力。未來,鴻華先進將持續透過產品優化與技術創新,致力於成為全球電動車品牌客戶最值得信賴與可靠的夥伴,共同加速全球電動車普及的進程。 關於鴻華先進 成立於2020年,為台灣唯一擁有整車設計開發及系統驗證能力之企業,延續鴻海科技集團與裕隆集團過去數十年來在資通訊產業以及汽車產業的經驗,以CDMS商業模式,透過開放平台的營運模式達成「立足台灣,結盟國際」的目標,攜手國內資通訊產業及汽車產業邁向國際化,進一步建構下世代電動車產業生態系。 更多資訊請至鴻華先進官方網站:www.foxtronev.com/tw/index
2025/11/21
台灣首座主權AI超算中心 Visionbay正式營運 採用NVIDIA GB300基礎架構 助力台灣引領 AI 發展 全新AI Factory基礎架構打造可擴充企業級運算能力
2025/11/21
台灣首座主權AI超算中心 Visionbay正式營運 採用NVIDIA GB300基礎架構 助力台灣引領 AI 發展 全新AI Factory基礎架構打造可擴充企業級運算能力
【台北–2025年11月21日】今年「2025鴻海科技日」(HHTD25)上,鴻海科技集團(TWSE 2317) 旗下發展超算中心與雲端運算營運平台公司 - 亞灣超算(“Visionbay”)首次登台亮相,並宣布將打造全台最大規模 GPU 集群,同時也是首座建置於NVIDIA GB300 NVL72的超算中心,目標明年上半年正式對外啟用!作為NVIDIA在台灣認證的NCP優選合作夥伴(NVIDIA Cloud Partner,Visionbay於HHTD展示最新的「AI超算中心暨營運平台」,串接AI價值鏈的垂直整合能力,並推出涵蓋基礎設施到應用整合層,端到端AI Factory解決方案。Visionbay將成為推動主權AI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領頭羊,同時也是鴻海「3+3+3」發展策略的重要引擎,推動台灣在全球AI競逐中跨入新的關鍵里程碑。 Visionbay執行長姚延宗強調:「台灣要在AI時代保持競爭力,必須快速打造具備成本優勢的AI基礎設施,進而拉動AI應用發展,使台灣形成一個可培養AI全域人才的產業生態及技術創新環境。」Visionbay結合鴻海科技集團在關鍵零組件製造、伺服器建置、供應鏈管理、散熱技術、自研大語言模型等全方位垂直整合優勢,解決台灣企業在加速AI轉型時所面臨的痛點,包括算力資源稀缺、自建成本提升,以及缺乏能真正落地的企業級整合平台等。 姚延宗在與NVIDIA DGX Cloud副總裁Alexis Bjorlin科技日對談時共同提到,企業可透過採用「既有工作流 +AI」的模式,以加速AI的開發及部署,縮短AI探索試驗到商轉落地的時間。同時,更需要建構在地、安全、可信任的超算中心,才能擺脫企業對境外算力資源的依賴,讓關鍵技術資料與領域知識得以根留台灣,打造永續共榮的AI生態系。 Visionbay以全域AI Factory解決方案為核心商業模式,提供GPUaaS 算力租賃服務、NVIDIA原生軟體解決方案與AI App Store 雲端應用平台等服務,打造可即取即用的AI Factory營運平台,無論是模型訓練、模型微調、AI開發與推論等應用情境,企業皆能以最低門檻快速導入AI技術,並享有NVIDIA次世代原生GPU所帶來的超級運算效能。 展望未來,Visionbay將以「賦能亞洲AI未來」為願景,持續深化全流程AI服務能力,攜手產官學研夥伴從台灣出發,再造由AI驅動的未來產業。關於亞灣超算 Visionbay.ai 亞灣超算(“Visionbay”)為NVIDIA 優選雲端合作夥伴(NCP),鴻海科技集團旗下專責發展超算中心與雲端運算營運平台。以「驅動AI 生態系」為使命,結合國家級AI算力基礎設施,與鴻海科技集團在製造、設計、供應鏈整合的深厚實力,以滿足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致力打造亞太區最具戰略影響力的主權 AI 樞紐。 從高速超級算力、雲端平台營運、供應鏈整合、AI工具與模型開發到AI App Store 應用市集服務,提供AI Factory 多元解決方案,以算力為引擎,加速產業 AI轉型進程,攜手全球夥伴共創永續共榮的 AI 生態圈,成為智慧資源的領航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Visionbay.ai。關於鴻海 鴻海科技集團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11/21
鴻海科技日2025隆重開幕 展現強大夥伴關係與垂直整合實力 NVIDIA、OpenAI、Alphabet、IBM、ABB Robotics、Uber、FUSO 重磅登台
2025/11/21
鴻海科技日2025隆重開幕 展現強大夥伴關係與垂直整合實力 NVIDIA、OpenAI、Alphabet、IBM、ABB Robotics、Uber、FUSO 重磅登台
【台灣台北–2025年11月21日】鴻海科技集團(Hon Hai Technology Group, TWSE: 2317)於今(21)日盛大舉行年度旗艦科技大會—鴻海科技日2025 (Hon Hai Tech Day, HHTD25)。今年以「加速想像 (Accelerating Imagination)」為活動主題,向全球展現其加速轉型為AI驅動科技平台服務公司的決心,開展首日包括NVIDIA、OpenAI、Alphabet 等策略夥伴登台,透過論壇與展品,鴻海展現強大的垂直整合實力。 身為全球最大電子製造商,過往科技日在超級運算、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等領域的發展速度以及進程是全場焦點,而今年加入更多人工智慧、科技和汽車領域的領導企業,包含IBM、ABB Robotics、Uber 和 Mitsubishi Fuso Truck and Bus Corp (FUSO) 也陸續在開幕日發表演說。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我們正在從勞力密集型公司轉型為技術密集型公司。今天我們在此討論技術的角度,不是我們如何為他人製造的產品,而是我們如何為整個生態系統帶來的核心競爭能力。」 「我們的競爭優勢在於垂直整合。鴻海深厚的技術底蘊與製造傳統,讓我們能與世界級科技領導者深度合作。這些合作夥伴選擇鴻海,是因為他們深知鴻海能快速、確實、並以規模化的方式,將想法化為現實。」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這也讓我們在面對AI與量子前瞻科技領域時,具有良好起跑點。」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透過預錄影片,首次對外分享,與鴻海攜手合作的重要性。「對於AI基礎設施的關鍵組件的需求,已經遠遠超出了供應鏈能力,我們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這種情況只會持續下去。雙方合作的意義在於強化供應鏈,以滿足整個產業現有和未來的需求。」科技日這天,鴻海與OpenAI雙方宣布將合作聚焦在下世代AI基礎設施硬體的設計工作與美國製造。除了共同設計未來數世代資料中心硬體,強化並簡化美國AI供應鏈,也將規劃在美國製造關鍵AI資料中心零組件。 Alphabet 旗下Other Bets產品長 Hiroshi Lockheimer 透過影片指出:「鴻海是 Google 和 Alphabet 的重要夥伴,我們雙方的合作在過去十年中,實現了最重要的技術創新。」 鴻海作為NVIDIA 雲服務供應商(NVIDIA Cloud Partner, NCP),在本次科技日上,也正式宣布斥資14億美元投資建設先進超級運算中心。該中心將以10,000顆 Blackwell Ultra GPU加速運算,預計在 2026 年上半年部署下一代 NVIDIA GB300 NVL72 AI 基礎設施。 作為推動超算中心與雲端運算營運平台公司 - 亞灣超算(“Visionbay”),也在科技日上首次登台亮相, Visionbay執行長姚延宗宣告,鴻海會是亞洲首批採用最先進NVIDIA Blackwell 平台的企業。隨後,作為開幕日上午NVIDIA主管所參與的AI 超級運算和機器人兩場主題對談之一,姚延宗與NVIDIA DGX Cloud副總裁Alexis Bjorlin共同探討了AI Factory的革命性發展過程。 在智慧製造主題對談中,與談嘉賓針對人形機器人的發展藍圖,進行精彩的交流—從簡單且固定、到簡單但靈活、再到複雜且靈活的階段性演進過程。同時,量子技術具備將未來AGI(通用人工智慧)提升到更高層次的潛力也成為對談焦點。 HHTD25展區面積之大,創下歷屆紀錄,總共有超過200項產品和技術。現場首次展出一座以NVIDIA GB300 NVL72系統建置的AI就緒模組化貨櫃資料中心,展現了鴻海從L1到L12生產製造流程的全方位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s)和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 電動車也今年HHTD25亮點之一,去年首次曝光就引發關注的B級距電動車MODEL A,結合了AI技術和模組化功能性設定,為此電動車帶來了多樣化的應用場景。此外,今年的EV陣容持續升級,科技日現場展示區端出六款不同配色的MODEL B,以及三款適用獨特應用場域的MODEL A,屢獲外界獎項肯定的MODEL T電動巴士,這次配備鴻海研發的馬達和電池性能再提升、主打城市接駁用途的MODEL U 中型巴士、定位LMUV 的MODEL D都在現場展出。此外,MODEL C北美版也首次現場開放試乘體驗。 Hon Hai Tech Day 2025 將於 11 月 21 日至 22 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 4 樓舉行。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結合AI推動「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以「3+3+3」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