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立足本地,放眼全球集團主頁 - 繁體中文
鴻海集團
集團首頁
亞洲
中國大陸
美洲
美國
歐洲
捷克
斯洛伐克
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鴻海114年股東常會 通過805億現金股利 每股5.8元
2025/05/29
鴻海114年股東常會 通過805億現金股利 每股5.8元
AI與EV成為公司未來3年兩大成長引擎 預告下一個五年的永續計劃 蔣尚義 張慶瑞 許慈美獲選新任董事 股東優惠再擴大 鴻海小物正式開賣【台灣台北–2025年5月29日】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平台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今日於新北市土城區虎躍總部舉行年度股東常會,通過113年度盈餘分派案,將發出股東紅利新台幣805億元(以下皆為”新台幣”),每股現金股利5.8元,再度創下1991年上市以來新高,更是連續第6年達到五成以上配發率。今年股東常會同時完成董事改選案,新任董事任期3年,至民國117年。 股東會通過提撥113年度員工酬勞,總計88.3億元現金。會後,新選任之四位董事以及五位獨立董事,隨即召開第一次董事會議,推選由劉揚偉董事擔任董事長一職。 股東會主席致詞時,董事長劉揚偉特別感謝股東以及經營團隊的支持,並分享過去五年營運成果。他強調,儘管全球政經情勢充滿挑戰,2024年營收仍來到6.86兆元、淨利 1,527億元,兩項數據都創下歷史新高,五年來也各自成長28%與33%!劉董事長也感謝所有股東支持,讓集團市值成長138%! 在市場地位方面,鴻海在2024年以44.2%市占率穩居全球電子代工第一;AI伺服器市占率超過40%,位居全球之冠。其中,消費智能產品領域營收在過去五年成長20%、雲端網路產品領域營收成長更高達60%。這些成果也是鴻海持續創新、高效執行、客戶滿意的最佳證明。 在營收成長的同時,客戶與產品組合也更加均衡。 劉董事長表示,「今年是鴻海的AI元年,AI伺服器將是成長主軸。展望未來三年,在ICT領域,公司預期將呈現穩健的表現,繼續保持領先優勢。AI是鴻海的第二個成長引擎、第三個成長引擎就是電動車。」 抓緊前瞻技術,扎根未來成長動能方面,鴻海研究院過去三年以來,專利獲證已達35件,還有63件正在申請中;同時發表於期刊之論文多達234件,對外累積參與128場研討會,這些鴻海研究院的成果也厚實集團的研發量能與展望。股東會上,劉董事長也向股東強調,鴻海將轉型為「科技製造平台服務公司」,從製造的鴻海變成科技的鴻海。 此外,作為鴻海營運的雙E方程式「永續經營 =EPS+ESG」中重要的一環,劉董事長也向股東們報告ESG 32項永續目標的成果,並且預告公司已著手規劃下一個五年的永續計劃!經營團隊會參考全球最佳典範作法,以及利害關係人的期待,訂定出符合全球永續發展趨勢的目標,相關內容近期就會對外公布。 今年鴻海股東人數,由70幾萬增加至超過110萬,成為台灣僅有的三家股東人數破百萬上市公司之一,為了服務更為廣大的股東們,頗受好評的股東優惠專案,合作商店家數從1200家增加至1600家。 最新一屆鴻海董事名單,其中獨立董事維持過半,女性董事比例達到三分之一,董事會多元化進一步提升。每位候選人都具備非常專業而且多元的背景,涵蓋了商務、經營、科技、法律與金融等領域,可以持續為公司與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 董事長劉揚偉、董事劉憶如續任外,前台積電共同營運長也是現任訊芯科技董事長蔣尚義先生;前國立台灣大學代理校長,現任台大名譽教授、台灣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協會理事長張慶瑞先生為本屆董事成員新面孔。 獨立董事名單方面,黃清苑先生、王國城先生、劉連煜先生、陳玉敏女士持續擔任鴻海獨立董事外;曾任台銀證券董事長、賦稅署署長,現任東吳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許慈美女士,也獲選新任鴻海本屆獨立董事。 今年是鴻海成立第51年,為了讓許多喜愛鴻海、關心鴻海的股東、民眾們能擁有鴻海商品,今年股東會也設置「鴻海禮品展售專區」,讓股東們有機會能購買到具有鴻海紀念價值的商品。 歡迎透過以下通路,將這份獨特的品味與紀念價值帶回家: 線下通路:三創生活園區 2F 創Q Space (5/29-7/15快閃門市)出示股東福利卡享優惠 線上通路:夏普可購樂 COCORO LIFE (5/29-8/31 專屬線上通路,請至股東福利網:https://www.investorsspecials.com/ 精選小物專區)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05/29
康聯生醫加速推動醫療數位轉型 檢驗自動化方案全台多院導入成效斐然
2025/05/27
康聯生醫加速推動醫療數位轉型 檢驗自動化方案全台多院導入成效斐然
台灣,2025年5月27日-台灣健康服務生態圈的領航者康聯生醫(股票代號:6665)旗下子公司康儀科技持續深化智慧醫療布局,所推出的檢驗自動化方案已於全台逾20家醫療機構成功導入,涵蓋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等不同層級,遍及北中南東多個區域,展現高度場域適應性與系統成熟度,有效回應多元醫療場域的實際需求。 醫院臨床檢驗在診斷流程中的角色日益關鍵,然而,傳統檢驗作業仰賴大量人力,流程繁瑣且效率受限;加上檢體運輸與儲存若未整合優化,易影響整體作業順暢與空間使用效益。在專業醫護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兼顧檢驗品質與作業效率,成為醫療機構極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康聯生醫董事長黃英士表示:「智慧醫療的真正價值,在於是否能解決臨床現場的實際問題。我們希望透過自動化與數據驅動,協助醫療團隊提升照護品質,也讓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專業得以被更有效地運用,最終為病患與其家庭帶來更即時、更精準的醫療服務。」醫院檢驗自動化方案正是康聯旗下康儀科技實踐「以病患為中心、以效率為導向」理念的具體落實。 康儀科技的檢驗自動化方案透過數據管理與智慧設備的整合,可依照各院所空間與流程需求彈性配置,提供從檢體採集、分類、運輸至儲存的全流程智慧化解決方案。具備「智慧化全自動檢驗流程」、「多元彈性的運輸解決方案」、「系統整合與流程協同」、「提升效率支援決策」四大核心優勢。涵蓋檢體從採集、分類、運輸至儲存的完整流程,全面數位化與標準化,確保檢體流向精確,提高整體檢驗效率與可追溯性。此方案,能依據院所空間條件,靈活部署氣送系統、皮帶輸送、空中運輸車及地面機器人等,支援跨樓層、多區域檢體流轉,並搭配智慧冰箱進行檢體溫控儲存及報廢預警。串聯主流臨床檢驗儀器(血液、生化、免疫、尿液等),簡化檢體流轉流程,適用於急診、住院、門診、健檢等多樣應用場景。自動化系統還可取代逾八成重複性操作,使檢驗人員聚焦於結果判讀與品質監控等高附加價值任務,進一步提升整體照護效能。 目前檢驗自動化方案已在多家國內醫學中心展現顯著成效,累積不少具體成果,未來康儀科技將持續深化智慧醫療應用,結合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強化異常檢體預測與數值異常提示等預警功能,提升檢驗效能與運作精準度。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將台灣的智慧醫療實力推向國際,為全球醫療體系創造更大價值。說明:康儀科技檢驗自動化方案,結合智慧叫號、採檢隔間與自助報到,提升作業流暢度與空間應用效率。
2025/05/27
鴻海研究院攜手台灣學研機構與KAUST 登上CLEO 2025國際舞台
2025/05/27
鴻海研究院攜手台灣學研機構與KAUST 登上CLEO 2025國際舞台
突破多波長μ-LED技術 實現高速可見光通訊與晶片間光互連【台灣台北–2025年5月27日】鴻海研究院半導體所研究團隊,攜手台灣大學以及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研究團隊,成功突破多波長μ-LED技術,實現高速可見光通訊與晶片間光互連。此突破性成果《Red/Yellow/Green/Blue-Micro-LEDs Mixed White-Light for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已獲國際頂級光電會議 CLEO 2025 (Conference on Lasers and Electro-Optics) 接受發表。此技術突破不僅為高速VLC、晶片間光互連及矽光CPO應用奠定基礎,也為未來光通訊商業化開闢新道路。   隨著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AI)及資料中心需求增長,傳統電子互連技術在頻寬、功耗與延遲方面面臨瓶頸。GaN基微型發光二極體(μ-LEDs)憑藉高亮度、低功耗及高速開關特性,成為可見光通訊(VLC)、晶片對晶片光互連及矽光子共封裝光學(CPO)的理想方案。μ-LEDs適用於超高解析度顯示、智慧穿戴、高速光通訊及異質整合晶片。在2025年美國光纖通訊展覽(OFC),μ-LEDs在晶片光互連的應用備受關注,預計將成為下一代高效能運算與光通訊的關鍵技術。   鴻海研究院(HHRI)半導體所所長暨陽明交大講座教授郭浩中所長,聯同半導體所洪瑜亨博士、繆文茜研究員、蕭復合研究員、李姿誼實習生及半導體所研究團隊,攜手國立台灣大學(NTU)林恭如特聘教授研究團隊,以及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 Kazuhiro Ohkawa教授團隊共同研究,成功開發高效能紅-黃-綠-藍μ-LEDs多波長可見光通訊系統。圖一、RYGB μ-LEDs應用於波長分波多工之光通訊系統示意圖。研究採用半極化磊晶技術製作藍光與綠光μ-LEDs,並為黃光與紅光μ-LEDs設計應力釋放層,減輕量子侷限史塔克效應(QCSE)。透過mesa設計、C型電極、原子層沉積(ALD)鈍化及分佈式布拉格反射鏡(DBR),優化元件性能。藍光μ-LED以DMT調變技術達7.12 Gbit/s傳輸速率,綠光達5.36 Gbit/s,黃光與紅光μ-LEDs利用QAM-OFDM技術,分別達3 Gbit/s與2.25 Gbit/s,均滿足前向錯誤更正(FEC)極限3.8×10⁻³。在短距離自由空間光傳輸測試中,RYGB μ-LEDs展現優異色彩與數據傳輸性能,色域圖亦顯示其在顯示應用潛力。圖二、(a)RYGB μ-LEDs色域圖;(b)短距離自由空間光傳輸系統實驗配置圖。在晶片間光互連與矽光子CPO應用中,μ-LEDs與矽光子晶片整合,提供高頻寬、低功耗光學互連,提升資料中心數據吞吐量。結合波長分波多工(WDM)技術,μ-LEDs支援多通道並行傳輸,增強傳輸容量,為下一代通訊提供高效方案。此技術可為高速VLC、晶片間光互連及矽光CPO奠定基礎,促進μ-LEDs在高效能運算與通訊網絡的應用,推動光通訊商業化。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約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 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 www.honhai.com。
2025/05/27
鴻海星光計畫114學年課輔老師開放報名 邀您一起點亮弱勢孩子未來
2025/05/26
鴻海星光計畫114學年課輔老師開放報名 邀您一起點亮弱勢孩子未來
一對一客製化教學  陪伴弱勢孩子學業進步、翻轉人生【台灣台北–2025年5月26日】喜歡教學嗎?想幫助弱勢孩子什麼嗎?鴻海教育基金會現正開始進行2025年(114學年度)師資召募,邀請有愛心與耐心的朋友,加入「星光計畫」擔任一對一線上或實體課輔老師,協助來自弱勢家庭、學業落後的國中小學生學業進步、提升自信。 一堂課,不只是補救,而是讓孩子相信「我也可以」 鴻海星光計畫自2022年啟動,每年照顧數百名弱勢孩子下課後有地方可以去、有晚餐可以吃,還有人可以陪寫功課外,並提供一對一課業輔導,希望讓孩子在穩定的陪伴與客製化的教導下,改善習得無助,重拾學習動力。計畫實施三年來,有孩子說「考試終於及格了!」、「看得懂文章在說什麼了!」、「原來英文沒有這麼難!」、「以前最討厭數學,現在喜歡挑戰題目!」......一個個孩子拿到學校的成績進步獎,讓一對一老師也跟著開心:「真高興他不再害怕英文了!」、「他段考進步了二十分,我都嚇了一跳!」 彼此陪伴,孩子也悄悄改變了老師 而且,不只學生進步,連一對一老師也開始體會到「教學相長」的真義:「我原本以為是我在教學生,後來才發現,學生也教了我很多。」、「我覺得自己變得比較柔軟了,感覺學生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以前我都認為是我自己很努力所以考上好大學,現在才知道,那是因為我很幸運生長在一個可以安心讀書的好家庭中而懂得感恩。」......這些感想說明了擔任星光計畫一對一老師,不只有付出,也會有收穫。 老師不是孤軍奮戰,星光計畫提供完整支持,確保教學品質 為了讓課輔老師能提供有品質的一對一輔導,星光計畫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支持系統,從進入計畫前就有活潑的「相見歡」活動與學生建立感情,到開始教學後會有國文、英文、數學、心理等科目主題的師培課,還有督導會協助備課,以及隨時給予各種教學指導與鼓勵......種種的環節設計,都讓一對一老師可以感受到「不是一個人上陣、是有著堅強後盾」的溫暖支持。 這不只是一堂課,而是一段珍貴的旅程 誠摯邀請對教學有熱情的大學生、碩博生與社會人士加入「114學年星光計畫」課輔老師的行列,與我們一起攜手,讓弱勢孩子可以不受家境影響、距離限制,盡情學習。無論您是否有教學經驗,只要願意給予時間與真心,就可能成為翻轉孩子人生的天使 -- 一個視上學為畏途的孩子願意學習了、一個總是低頭沒自信的孩子知道自己也可以昂首挺胸了......這些改變的故事,未完待續,正等待您來寫。 這不只是一堂課,而是一場您與孩子彼此深刻的生命對話,一段您會留在心裡珍貴的生命旅程。加入星光計畫,成為點亮孩子未來的那道光。 💡即日起開放報名,至配對完成為止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UniDgMqXuhdEshbP8🔗 更多資訊請參考活動網頁:https://www.foxconnfoundation.org/plan/starlight圖:113學年度星光計畫相見歡活動台東場師生大合照。圖:課輔老師於相見歡與學生進行破冰活動,拉近彼此距離、建立情誼。圖:課輔老師於相見歡與學生一起進行線上課程實戰演練,為日後的課程建立默契。圖:學生於實體據點吃晚餐、寫功課後,使用電腦上線、進行一對一課程。圖:課輔老師至據點為學生進行實體一對一教學。
2025/05/26
鴻海攜手臺大推動「永續生態 里山學堂」打造永續教育基地 投入2千萬台幣研究自然碳匯 守護台灣生物多樣性
2025/05/22
鴻海攜手臺大推動「永續生態 里山學堂」打造永續教育基地 投入2千萬台幣研究自然碳匯 守護台灣生物多樣性
【台灣台北–2025年5月22日】響應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並在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願景下,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平台服務公司—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與國立臺灣大學及台慶科技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宣布,攜手推動「永續生態里山學堂」計畫。鴻海預計投入新台幣兩千萬元,結合產學研資源,於公司總部大漢溪流域上游水源地,打造融合在地社區與企業ESG實踐的永續示範場域。 鴻海繼2023年宣布「永續海洋循環資源」專案,以海洋生態為目標,致力於海洋保育及環境教育推廣後,今年針對陸地生態系永續,再啟動「永續生態里山學堂」計畫,將自然碳匯、生物多樣性、永續教育的範圍,從海洋延伸到陸地。 此專案以「自然土壤碳匯」、「生物多樣性保育」、「永續教育基地」為三大主軸,將投入「自然土壤碳匯」前瞻性研究,導入生物炭與生質堆肥等自然為本技術,開發具在地適應性的土壤碳匯改良劑,實踐農業與環境共生的負碳方案。同時,將在桃園龍潭進行長期調查與物種復育,並清除入侵種、建立生物多樣性步道,提升在地生態系韌性。最後,將規劃環境教育基地,促進社區與下一代對永續議題的深度參與與實踐。 鴻海科技集團環保長洪榮聰指出:「身為全球電子製造業的領航者,鴻海積極投入減碳行動,從供應鏈管理到土地資源善用,助力社會投入自然碳匯研究。這是由優化科技製造走向負碳創新的重要轉型,實現自己的碳,自己種的理念。同時,藉由『里山學堂』永續教育基地,將鴻海的ESG核心價值落實於員工與社區的日常學習,並結合親子參與活動,深化員工與眷屬對生態保育的認同。鴻海將持續與產學研各界攜手,為台灣的永續未來投入更多資源與行動。」 本計畫總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名譽教授蔣本基表示:「永續不能只是口號,需要科學佐證與在地實踐。我們結合臺灣大學各教授的專業學術,開展自然友善新技術,更重要的是,建置『里山學堂』環境教育基地,讓研究成果走入社區與學校。我們將整合碳匯研究與生態資料,設計出兼具教育性與體驗性的生物多樣性步道,使環境教育可以融入每個人都能參與的日常生活場景。」 針對自然碳匯的技術推進,子計畫召集人、臺大農化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許正一補充:「我們將結合生物炭與堆肥等自然為本的素材,發展出具備實際成效的土壤增匯技術,進一步建立碳匯改良劑,並開發土壤碳匯改良劑的即時監測技術,驗證自然碳匯的實效,為農業與環境雙贏鋪路。」 生物多樣性的復育亦是本計畫關鍵一環。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李培芬教授指出:「這項計畫不僅是基礎調查,更是復育與共生的開始。我們將進行長期的生態資料建置,針對瀕危物種復育、入侵種清除以及生態指標分析,建構讓大眾認識自然、理解棲地保育價值的開放式教室。」 鴻海科技集團投資新台幣2000萬元支持本計畫,預計將在三年內完成碳匯技術實證、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建置、「里山學堂」課程開發與永續教育活動推廣,建立國內自然碳匯與生態教育場域新標竿。透過本次與臺灣大學團隊的跨域合作,結合科學研究、實地實踐與環境教育,「永續生態里山學堂」不僅是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創新示範,更是實現企業ESG承諾與社會共好願景的具體行動。 鴻海科技集團秉持,企業的影響力不應僅止於經濟貢獻,更應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環境永續的重要力量。未來,鴻海也將持續以「永續經營=EPS+ESG」為核心,深化從山林到海洋的守護行動,攜手更多夥伴,共創淨零與生態永續的新典範。照片圖說:鴻海科技集團與國立臺灣大學及台慶科技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宣布,攜手推動「永續生態里山學堂」計畫。(左起)臺灣大學農化學系許正一特聘教授兼系主任、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蔣本基名譽教授、鴻海科技集團洪榮聰環保長、綠雷德創新股份有限公司施正仁董事長。照片圖說:鴻海預計投入新台幣兩千萬元,結合產學研資源,於公司總部大漢溪流域上游水源地,打造融合在地社區與企業ESG實踐的永續示範場域。啟動儀式上,(左起)桃園市洪揚才里長、綠雷德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吳奇靜執行長、臺灣大學農化學系許正一特聘教授兼系主任、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蔣本基名譽教授、鴻海科技集團洪榮聰環保長、宏碁股份有限公司劉靜靜永續長、綠雷德創新股份有限公司施正仁董事長、中央大學環境教育中心李宗勳老師一同參與。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05/22
鴻海擴展全球智慧醫療布局:AI協作護理機器人、智慧醫院合作場域、MONAI模型同步亮相GTC Taipei
2025/05/21
鴻海擴展全球智慧醫療布局:AI協作護理機器人、智慧醫院合作場域、MONAI模型同步亮相GTC Taipei
【台灣台北–2025年5月21日】全球最大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2317)持續推動數位健康事業發展,於2025 GTC Taipei 大會期間發表多項創新成果,涵蓋AI護理協作機器人、智慧醫院數位孿生場域建置,以及對全球開源醫學影像平台MONAI的AI模型技術貢獻。相關成果亦將於 GTC Taipei 的主題演講中重點介紹,展現鴻海作為智慧醫療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的實踐力。   以科技回應護理人力短缺:協作型機器人進駐臨床場域 面對高齡社會與日益嚴峻的護理人力短缺挑戰,鴻海攜手臺中榮民總醫院(Newsweek 2025 全球最佳智慧醫院之一)、川崎重工 (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共同研發AI護理協作機器人「Nurabot」。Nurabot搭載由鴻海研究院(Hon Hai Research Institute, HHRI)自研的繁體中文AI大型語言模型FoxBrain,支援文字轉語音(TTS)、語音辨識(ASR)、自然語言處理(NLP),透過鴻海數據中心(Hon Hai Data Center) 部署,這款機器人搭載 NVIDIA 為醫療機器人打造的實體 AI 平台 Isaac for Healthcare,並採用NVIDIA Jetson AGX Orin™ 系統模組,同時運用 NVIDIA Omniverse 架構下的Isaac Sim™ 模擬應用進行訓練,並於NVIDIA OVX™ 平台上執行實體與虛擬整合模擬,實現自主導航、多模態感知與即時環境建模功能。   在護理臨床應用上,Nurabot可執行送藥、檢體運送、病房導引與衛教等多項重複性任務,協助臨床團隊有效分擔日常工作量。Nurabot 約可減少約三成護理工時,並有助於提升照護流程的標準化與精準度,使護理人員能更專注於病患核心照護與臨床判斷。目前,Nurabot 已於臺中榮總進行場域試驗,最快於年底前正式加入護理部團隊日常服務。 於GTC Taipei大會期間,鴻海亦將在「AI 人形護理協作機器人:重塑護理與照護的未來」專題演講中,分享其於臨床場域的應用與實務經驗。   發布智慧醫院合作生態系:數位孿生部署導入營運模擬 在智慧醫院推動方面,鴻海宣布正與多家正在規劃與興建中的醫療機構密切合作,包括臺中榮民總醫院長青分院、白沙屯童醫院—媽祖醫院、以及天主教耕莘醫院,透過NVIDIA Omniverse™ 技術與資料庫建構實體精準的醫療數位孿生場域。藉由數位孿生,鴻海協助醫院橫跨三大階段進行建設管理:智慧醫院規劃設計(Plan)、醫療流程模擬(Simulation)、以及營運管理優化(Operation),在建築規劃與營運前期,即可佈建 AI 醫療場景、模擬動線與流程,提前驗證服務效率與病患體驗。結合NVIDIA 的 Video Search & Summarization Agent(VSS)技術,醫院能夠分析即時影像資料,自動識別醫療事件與異常狀況,生成視覺化摘要並發送即時警示,協助管理團隊做出及時且數據驅動的決策,進一步提升照護品質與營運效率。   同時,這些數位孿生場域也將作為未來 Nurabot 護理協作機器人擴展應用的關鍵據點,可於虛擬空間中預先部署機器人動線、訓練模擬情境、驗證任務流程,加速臨床導入與跨院落地的實施效率,進一步提升醫院營運效率與醫療品質,實踐真正以病患為中心的智慧醫療服務願景。   對MONAI開源醫學模型庫的技術貢獻:推動AI醫學影像發展 在推動 AI 醫療核心技術方面,鴻海開發出一款名為 CoroSegmentater的冠狀動脈分割模型,將貢獻至MONAI Model Zoo,成為全球醫學影像 AI 社群可共用的開源模型之一。該模型基於 256 切 CTA 影像,結合 MONAI 框架中的 Auto3Dseg 自動化 3D 醫學影像分割工具,建立高精度的心臟與冠狀動脈結構模型。 該模型可部署於 NVIDIA OVX™,並透過 Isaac Sim™ 進行模擬重建心臟外觀及血管動態,未來將可應用於 AI 輔助診斷、術前規劃及病患溝通等多元臨床場景。CoroSegmentater 冠狀動脈分割模型也於GTC Taipei的特別主題演講中亮相,由 NVIDIA 醫療業務發展資深總監David Niewolny介紹,此項成果不僅強化鴻海在智慧醫療演算法領域的研發實力,也透過開源方式回饋全球醫學AI社群。   推動數位健康國際化,擴大AI醫療影響力 鴻海持續透過與NVIDIA的深度合作,以及HiMEDt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的跨界協作網絡,積極促進台灣智慧醫療創新輸出。未來,鴻海將進一步強化智慧醫院AI平台建構、機器人技術應用與臨床AI模型研發,推動全球智慧醫療從概念驗證走向規模化部署,實現真正以病患為中心的智慧照護系統。  
2025/05/21
鴻海宣布與法國Thales以及 Radiall簽訂合作備忘錄
2025/05/19
鴻海宣布與法國Thales以及 Radiall簽訂合作備忘錄
目標於歐洲打造先進半導體封測廠 鴻海將投入衛星製造產業鏈【台灣台北、法國巴黎–2025年5月19日】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平台服務公司 - 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宣布,和法國Thales SA以及 Radiall SA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未來將於法國設立合資公司,投入半導體先進封裝與測試(outsourced semiconductor assembly and test, OSAT)。初期將以歐洲市場為主要服務對象,客戶領域涵蓋汽車、太空科技、6G行動通訊、國防等多項產業。 同時,鴻海與Thales也共同宣布,在衛星領域展開策略性合作。雙方將延續去年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 HHTD24)上,所揭櫫的產業發展方向,結合Thales在太空技術方面的卓越實力,以及鴻海在高科技電子領域的高品質量產技術,共同發展高質量、高附加價值的衛星量產能力,為未來客戶的大規模星鏈計畫提供先進技術內容與多元的解決方案。 鴻海在法國半導體建廠及星鏈量產合作案,由法國政府於第8屆「選擇法國」(Choose France)國際商業高峰會(International Business Summit)上,正式對外公布。此峰會為法國總統馬克宏於2018年所創設,為法國年度外資招商盛會,今年峰會在巴黎凡爾賽宮舉辦。 本次鴻海於法國推動的兩份專案,預計結合相關合作夥伴,總投入規模大約2.5億歐元。其中,法國三方合作的OSAT半導體項目,未來會以扇出型晶圓級封裝(FOWLP; Fan-out Wafer Level Packaging)技術為主,這座工廠也將會是歐洲首座FOWLP先進封裝測試廠,有助於鴻海扎根歐洲,可視為強化全球供應鏈韌性的佈局。衛星領域的投入,則是繼2023年11月,鴻海發射自製低軌衛星珍珠號後,太空產業的創新發展佈局的關鍵里程碑。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2025/05/19
Computex 2025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將揭櫫 AI Factory與集團三大平台解決方案
2025/05/19
Computex 2025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將揭櫫 AI Factory與集團三大平台解決方案
展示業界最完整GB300 NVL72、AI伺服器垂直整合、人形機器人、智慧製造平台應用【2025.05.19 台北訊】Computex 2025將於20日至23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行,全球最大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將於展期進行一系列對外活動,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將於20日在南港展覽館二館7樓進行AI Factory結合集團三大平台、機器人應用的專題演講;同時,展區現場(展位:L0106)也將展示業界最完整的GB300 NVL72架構、AI伺服器垂直整合的最新產品,以及人形機器人、智慧製造平台的AI系統與解決方案。 得益於全球機器人產業即將迎來強勁成長動能,鴻海科技集團在機器人產業的參與,可以說是全方位覆蓋,從應用面到製造皆有所涉足。面對外界高度期待,屆時劉揚偉董事長的專場Keynote將向與會賓客一同分享,集團在三大平台結合AI技術、機器人應用的產業願景。 同時,坐擁全球AI伺服器市場超過40%市占,並作為NVIDIA GB200 NVL72及即將推出的GB300 NVL72架構主要供應商的鴻海科技集團,也將在今年Computex展示業界最完整的GB300 NVL72,透過實體展示這座訓練與推理兆級參數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的AI基礎設施,也是AI工廠的運算核心。 展會亮點之一為 NVIDIA MGX™ 4U,這是一款高度靈活的氣冷伺服器,專為滿足現代資料中心各種運算需求所打造。此系統最多可搭載八張 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 Server Edition GPU,結合先進的 AI 加速能力與專業級圖形效能,為生成式 AI、圖形渲染與視訊處理等多重工作負載提供突破性的加速表現。 鴻海先前已推出 NVIDIA HGX™ B200 系統,這是一款頂級的 x86 架構加速平台。系統整合八顆 NVIDIA Blackwell Tensor Core GPU 並搭配高速互連技術,專為應對生成式 AI、大數據分析與HPC高效能運算等高強度工作負載而設計。此次展會現場,鴻海將展示全新一代 NVIDIA HGX™ B300 系統,作為 HGX 架構的最新世代,B300 專為 AI 推理時代打造,具備更強大的運算效能與更高的記憶體容量,能滿足日益龐大的 AI 模型部署需求。 延續鴻海在AI伺服器領先業界的垂直整合優勢,集團也在本次展會中展出全方位高速訊號、高壓電源以及液冷全流速連接解決方案,包含:新一代AI晶片插槽解決方案、主板PCIE高速連接器及線纜、GB300 Power Clip、Busbar cable等相關產品。其中,集團在液冷與電源產品線也持續強化,已成為全球僅有的少數可全品項供應液冷水冷頭的廠商,也是電源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滿足大功率的需求。在外部機櫃連接方面,鴻海更是全球唯一同時提供銅與光傳輸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全面滿足AI基礎架構對高速、高效連接的需求。 除了連接器相關產品,鴻海也將展示其自主開發的高性能散熱解決方案,聚焦AI伺服器的嚴苛應用需求,展現其在散熱技術領域的研發實力。包括高速冷卻風扇、金屬大尺寸風扇、結合CPU/GPU的客製化冷板,以及支援整機架液冷設計的44U流體分配系統。鴻海透過這些創新方案,強化其AI伺服器散熱整合能力,並持續提供高效、穩定且可客製的熱管理服務。 集團在機器人、智慧製造平台領域也有大規模的展示,包括半導體複合型機器人(Semiconductor Hybrid Robot),結合高階視覺辨識與精密運動技術,為半導體行業提供高效、安全的智能轉運解決方案。此外,鴻海攜手臺中榮民總醫院、川崎重工,共同研發AI護理協作機器人「Nurabot」也將參與展示。 Nurabot預計將於今年內部署至台灣地區的合作醫院,並由全球百大智慧醫院之一的臺中榮民總醫院率先導入應用,預估可減少三成護理工時,提升照護效率與品質。 鴻海也在GTC Taipei大會期間,進行「AI 人形護理協作機器人:重塑護理與照護的未來」專題演講,分享其於臨床場域的應用與實務經驗,並同步公開台灣智慧醫院合作生態夥伴 ,攜手臺中榮民總醫院長青分院、白沙屯童醫院–媽祖醫院、以及耕莘醫院,導入NVIDIA Omniverse打造數位孿生智慧場域,未來將結合 Nurabot 擴展應用,加速智慧醫療場景部署與臨床落地。 鴻海在全球多個據點持續推動智慧製造,並且與NVIDIA合作,透過多元的AI解決方案,優化生產流程,包括利用NVIDIA AI藍圖,應用於運營與安全監控場景的影片搜尋與摘要(Video Search and Summarization, VSS)。本次GTC展覽現場,將展示NVIDIA Omniverse即時模擬工廠佈局與物流作業,讓與會者能親眼見證數位孿生技術在智慧工廠的實際應用。
2025/05/19
鴻海攜手 NVIDIA共同打造 AI Factory 台灣第一家 NCP 合作夥伴 助力集團三大戰略平台發展引擎
2025/05/19
鴻海攜手 NVIDIA共同打造 AI Factory 台灣第一家 NCP 合作夥伴 助力集團三大戰略平台發展引擎
【2025.05.19 台北訊】鴻海科技集團(TWSE:2317)今天宣布,將攜手NVIDIA(NASDAQ: NVDA)在台灣打造最先進的「AI Factory」超級算力中心,為台灣產官學各界提供最新的 NVIDIA Blackwell 基礎設施,加速台灣在 AI 領域的研發與應用;同時,集團旗下子公司晶兆創新也將成為NVIDIA在台灣第一家雲端合作夥伴(NCP),持續深化雙方合作。 這座超級算力中心將搭載 NVIDIA Blackwell Ultra 系統,包含 GB300 NVL72 機櫃級解決方案,配備 NVIDIA NVLink、Quantum InfiniBand以及Spectrum-X乙太網路,成為鴻海三大戰略平台: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WSE:2330)的研究人員將計畫使用這個系統來推進研發。 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NVIDIA攜手鴻海所打造的「AI Factory」超級算力中心,將會是台灣 AI 產業轉型的重要核心,透過與鴻海的合作,我們正在建構這場全球轉型的基礎設施,加速數位智慧規模化,並深化台灣在 AI 經濟中的領導地位。 鴻海科技集團劉揚偉董事長表示,鴻海秉持「分享、合作、共榮」的理念,攜手全球標竿客戶共同創造全方位智慧生活,我們期待透過這座「AI Factory」超級算力中心,驅動台灣產官學研共同邁向下一波科技創新。 「在台積電,創新始終是我們一切行動的核心。透過運用先進的 AI 基礎設施,我們能賦能研究人員加速半導體技術的突破,為客戶與全球市場帶來下一代解決方案,」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博士表示。「善用這座 AI 工廠,也再次展現我們持續突破 AI 驅動創新的堅定承諾。」 未來,鴻海也將參與 NVIDIA 所推出的 DGX Cloud Lepton 市場平台,進一步拓展台灣產業界對高效 GPU 資源的存取與應用。
2025/05/19
Robust.AI 與鴻海合作擴大倉儲自動化機器人製造規模
2025/05/16
Robust.AI 與鴻海合作擴大倉儲自動化機器人製造規模
全新製造能量助力Robust.AI更快速且具成本效益地滿足客戶需求【台灣台北–2025年5月16日】AI倉儲自動化領導廠商Robust.AI今日宣布,與全球最大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鴻海科技集團(以下簡稱「鴻海」,TWSE:2317)建立策略性製造夥伴關係,共同擴大旗下旗艦產品 Carter™ 多功能協作型機器人平台的生產規模。透過本次合作,Robust.AI將能加速因應全球客戶日益攀升的需求,同時強化供應鏈與製造體系的韌性。 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最新報告,全球倉儲自動化市場預計將從2024年的265億美元成長至2034年的1,158 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15.9%。但是在Research and Markets調查中,全球有80%的倉儲設施至今仍未實現自動化,甚至連輸送帶都沒有。雖然AI預期能在多個產業創造效率,但對於物流與製造這類高度仰賴人力的產業而言,仍迫切需要在實體執行力與數位智慧上雙向強化。 Robust.AI的Carter機器人可直接導入現有倉儲作業與人力配置,協助全球製造與物流業者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其具備協作式、軟體定義的彈性功能,可根據不同作業模式,切換為揀貨、點對點運輸或移動式分揀牆等應用,無需新增基礎設施,即可靈活應對不斷變化的營運需求。Robust.AI 日前公布,其Carter 機器人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的DHL倉儲中心完成部署後,僅數週內即為原有揀貨作業帶來超過60%的生產力提升。 Robust.AI 執行長 Anthony Jules 表示:「在供應鏈變動與國際關稅日益複雜的情況下,我們與鴻海建立策略製造合作,將有助於我們快速交付Carter機器人,協助全球主要物流與製造客戶提升效率與生產力。鴻海在全球製造領域的無與倫比實力,使其成為推動高階製造的最可靠夥伴。我們結合雙方在機器人領域的專業能力,將協助跨國企業更快速、更具成本效益地優化倉儲與物流作業,並以協作型機器人解決方案補強現有工作團隊。」 鴻海科技集團B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鄧凡表示:「我們很高興與Robust.AI擴大製造合作,共同加速並擴大全球Carter機器人平台的生產規模。我們自產品開發初期即與Robust.AI深度合作,為其製造流程的成熟度、可擴展性與可靠性打下穩固基礎,讓客戶對於Robust.AI的獨特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充滿信心,並能即時在物流營運中看到成效。」 作為「3+3」發展策略一環,針對機器人的不同運用場域,鴻海打造多元形式的機器人,甚至進一步協助客戶生產機器人產品。本次和Robust.AI合作可視為鴻海在機器人產業,又一里程碑,鴻海工程團隊近幾個月已與 Robust.AI 密切合作,於美國當地進行Carter機器人的組裝與技術支援,此舉可望在量產擴大後,進一步縮短製造與部署時間。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過四成,排名世界第一,涵蓋消費性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86兆元,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32名。近年來,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如需更多資訊,請參觀www.honhai.com。 關於Robust.AI  Robust.AI 由世界級的機器人專業團隊創立並領導,結合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與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致力於打造實用性高、易於導入、且使用體驗愉悅的機器人解決方案。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