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永续发展执行情形
评估项目 | 运作情形 | 与上市上柜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实务守则差异情形及原因 | ||
是 | 否 | 摘要说明 | ||
公司是否建立推动永续发展之治理架构,且设置推动永续发展专(兼)职单位,并由董事会授权高阶管理阶层处理,及董事会督导情形? | v |
本公司于96年正式成立企业社会责任(CSR),111年更名为永续委员会(Sustainability Committee),该组织构架在董办室下,由刘扬伟董事长担任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下设推动办公室,由董事长指派发言人巫俊毅特助兼管该办公室,邢浩然协理则担任总干事,全面管理委员会实务。办公室设有专职人员团队,负责编修集团永续发展相关制度及规范、监督公司永续发展政策与计画、定期追踪与评估永续发展执行进度与成效、出版永续发展报告书,推动并内化永续发展到集团企业文化中。此外,集团旗下各事业群设有推动分会,贯彻执行集团相关永续 政策,并受永续委员会监督。 永续委员会定期将向董事长报告工作进度,以及至少每年一次向董事会报告永续发展年度执行成果。 |
无差异 | |
公司是否依重大性原则,进行与公司营运相关之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议题之风险评估,并订定相关风险管理政策或策略? | v | 本公司藉由多元管道与利害关係人沟通,彙整各界关注焦点,以永续性脉络、重大性、完整性及利害关係人包容性为基础,识别初步的重要议题,由本公司永续委员会评估小组依AA1000 Materiality Test 准则之实质性鑑别「对组织的冲击程度」及「利害关係人关切程度」两轴线进行评估,据以分析重大性排序,并绘製重大性议题矩阵,鑑别出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与管理机会,并制定相应管理策略,从而实现永续发展理念。详细可见本公司永续报告书「利害关係人沟通与责任」。 | 无差异 | |
环境议题 公司是否依其产业特性建立合适之环境管理制度? | v | 本公司坚信在推动环保业务时,不仅要符合相关法令规范,也需要与国际发展趋势接轨。本公司于民国110年依据识别环境面之重要议题,订立环境永续发展策略。为因应国际趋势与客户要求,本公司集团事业单位逐步建置环境管理系统,并获得ISO14001:2015(于108年12月15日取得,有效期至111年12月14日)及ISO50001:2018(于109年5月25日取得,有效期至112年5月1日)验证通过。详细可见本公司官网及永续报告书。 | 无差异 | |
公司是否致力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及使用对环境负荷冲击低之再生物料? | v |
本公司集团通过导入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与通过第三方验证,系统性管理集团的能源使用,藉此辨识减少能源使用与提升能源效率的风险与机会。本公司持续推进节能技改项目实施,同时藉由对内部实施厂区节能的稽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此外公司亦积极开发节能减碳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充分发掘节能潜力,促进公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收,最终实现持续优化公司的节能减碳体系,达成持续改善的目的。 本公司使用原物料,均符合欧盟之RoHS、REACH、无卤素规范。公司持续与国际客户合作,进行组装厂所使用工艺之化学品安全讯息揭露,并建立禁用物质清单,完成客户产品绿色化学品的替换。110年开始协助国际组织,建置绿色清洗剂资讯揭露与共用平臺,如收集各种清洗剂相关安全健康资料,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能主动选择环保安全之绿色化学品。 |
||
公司是否评估气候变迁对企业现在及未来的潜在风险与机会,并採取相关之因应措施? | v | 本公司以中央环保总处为气候变迁管理组织,由环保长担任最高主管,每年审议公司气候变迁策略与目标、管理气候变迁风险与机会行动,及检视执行状况与讨论未来计划,并且向董事长报告。本公司于110年开始正式成爲TCFD支持者,运用其工作小组建议,盘点内部营运现况、法规与客户要求与期待、以及国际趋势发展与研究报告,鑑别与评估气候变迁的风险与机会,并提出相关因应措施进行管理,以降低或避免气候风险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积极掌握气候机会,藉此为公司获利,建立环境永续的良好文化。详细可见本公司永续报告书环境章节。 | ||
公司是否统计过去两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用水量及废弃物总重量,并制定温室气体减量、减少用水或其他废弃物管理之政策? | v |
本公司自99年起,积极参与碳揭露计画(CDP),并根据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协会(WBCSD)与世界资源研究院(WRI)发表之「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GHG Protocol),盘查直接排放(范畴一)及间接排放(范畴二)之温室气体排放量。110年直接排放之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37,946吨CO2e,间接排放之温室气体排放量(基于位置)为5,982,836吨CO2e, 间接排放之温室气体排放量(基于位置)为5,772,920吨CO2e。 自97年起即开始推动二氧化碳排放盘查工作,部份厂区亦通过验证获有证书。 本公司积极推动水资源回收再利用,并在部份生产原料中已纳入可再生/生物可分解性素材,有效降低产製过程中对环境的冲击。110年用水量达到79,446百万公升,循环用水达到5,785百万公升,回收利用率达7.28%.。 本公司于110年在中国大陆深圳龙华园建置废弃物管理平臺,透过资料化管控,即时追踪废弃物产生、流向及转化率等情况,结合工厂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等多种解决方案做持续改善,实现零废弃物,打造零废综合生态园区。110年产生废弃物总量为640,636.5吨,其中危险废弃物为160,794.5吨,一般固体废弃物为398,201.8吨,生活垃圾为57,115.5吨,厨馀垃圾总量为24,524.7吨。 |
||
社会议题 公司是否依照相关法规及国际人权公约,制定相关之管理政策与程序? | v | 本公司依劳动法规及相关人事规范,订有工作规则,保障同仁之合法权益。作为RBA的正式成员,除积极参与联盟活动及承担会员相关义务外,集团并与电子行业同业与各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遵守与推行。以RBA行为准则为基础制定「企业社会责任(CSR)行为准则」,由董事长暨各事业群最高主管签署后贯彻执行,积极履行并同时列为所有新进员工每年之必修课程,在职员工则持续宣导他们应符合准则规范的要求。集团行为准则涵盖道德规范、劳工及人权、健康与安全、环境、管理系统、负责任的矿物採购、反贪渎政策及反奴隶人口政策八大方面。 | 无差异 | |
公司是否订定及实施合理员工福利措施(包括薪酬、休假及其他福利等),并将经营绩效或成果适当反映于员工薪酬? | v | 依本公司章程第28条规定,年度如有获利应提拨5%~7%为员工酬劳,本公司订有绩效奖金与员工酬劳等奖酬制度,将公司经营利润依照员工绩效表现分享给同仁,让同仁薪资与公司营运共同成长。此外,本公司订有从业道德守则、员工自律公约、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引领员工行为符合企业社会责任政策。 | ||
公司是否提供员工安全与健康之工作环境,并对员工定期实施安全与健康教育? | v |
本公司建立职业安全卫生政策、规章及计画,追求零伤害、零职业病、零事故,荣获劳动部及新北市职业安全卫生优良单位及人员。 于108年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转版,并取得ISO45001(效期为108年11月24日至111年11月23日)及CNS45001证书。 建立完善教育训练制度,定期办理安全卫生健康相关活动,强化同仁安全卫生意识,累计厂区无灾害工时。 本公司定期办理新人入职培训。110年举办健康促进训练课程39堂,总计19.5小时、劳工安全卫生教育训练39堂,总计117小时。 |
||
公司是否为员工建立有效之职涯能力发展培训计画? | v | 本公司由各单位针对员工的专业及能力规划与执行职涯培育发展计划。 | ||
针对产品与服务之顾客健康与安全、客户隐私、行销及标示等议题,公司是否遵循相关法规及国际准则,并制定相关保护消费者或客户权益政策及申诉程序? | v | 本公司在遵循相关法规及国际准则基础上,制定行爲准则,保护顾客健康与安全、客户隐私、消费者权益及申诉权利。详细内文可在公司官网查看行爲准则。 | ||
公司是否订定供应商管理政策,要求供应商在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或劳动人权等议题遵循相关规范,及其实施情形? | v |
本公司订定供应商管理行为准则,要求供应商在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或劳动人权等议题遵循相关规范,并对其进行监督、稽核管理。详细内文请见鸿海供应商社会环境责任网站: https://sser.foxconn.com/Portal/SupplierLogon.aspx 相关执行情形请见本公司永续报告书「供应商管理」章节。 |
||
公司是否参考国际通用之报告书编製准则或指引,编製永续报告书等揭露公司非财务资讯之报告书?前揭报告书是否取得第三方验证单位之确信或保证意见? | v | 本公司永续报告书的编写是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简称GRI) GRI-Standard永续发展报告书准则以及永续会计准则委员会(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SASB)之准则为标准,前揭报告书取得第三方验证单位(BSI)之确信。 | 无差异 | |
公司如依据「上市上柜公司永续发展实务守则」定有本身之永续发展守则者,请叙明其运作与所定守则之差异情形:本公司订有「永续发展实务守则」,运作情形与该守则无差异。 | ||||
其他有助于瞭解推动永续发展执行情形之重要资讯:
导入新式处理系统,强化废汙水回收工程能力,已在部份厂区安装并运行。
本公司基于对员工的尊重,强调不使用童工、不强迫加班等,更要求干部不得对员工有任何歧视或骚扰行为,上述措施皆有正式公告。
本公司设有安全卫生部,定期对工厂设施进行查验,对员工进行工业安全与卫生的教育训练,并考核相关绩效。
本公司设有供应商管理处,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稽核与教育训练等活动。
本公司藉由实物捐赠参与社区发展、慈善公益团体及地方政府机构之相关活动。
|